1941年6月22日,纳粹德国集结了规模空前的550万大军,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,这场战争被称为巴巴罗萨行动。德军在战争初期凭借闪电战战术取得优势,对苏联各大城市展开猛烈轰炸。但随着战局发展,在美英等盟国的物资支援下,苏联红军逐渐扭转劣势正规股票配资,最终在苏德战场上击败了德国。这场战争的爆发原因众说纷纭,但最直观的因素就是苏德边境的军事对峙——当上万辆坦克陈列在国境线上时,任何国家都会感到如芒在背。
1941年法国战役结束后,纳粹德国的势力范围已覆盖大半个欧洲。西欧仅剩英国在孤军奋战,东欧多数国家也纷纷倒向德国,这使得苏联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。作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,苏联拥有与德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实力。从沙俄时代起,这个北方巨人就是欧洲军事强国之一。到苏联时期,其武装力量更跃居世界前列,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德国。 苏联同样怀有扩张的野心。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,苏联不仅没有袖手旁观,反而与德国秘密签订条约,共同瓜分波兰。此后苏联又通过战争或威胁手段,将芬兰、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其东方战线。这条防线既是抵御德国的屏障,也是向西扩张的前哨。苏联在此部署了大量部队,储备了充足的战争物资,同时将重要军工企业向西部转移,为可能的冲突做足准备。 到1940年,苏联的战争机器已全面启动。军队规模快速膨胀,近200万预备役被征召入伍。开战前夕,苏联在边境集结了超过500万军队,配备2万余架战机、2.4万辆坦克和上万门火炮。相比之下,德军在边境仅部署了290万人、1万架飞机和1.4万辆坦克。更令德国不安的是,苏联还在不断向边境增兵,其中5个集团军的调动尤为隐蔽。当时德国正与英国苦战,苏联在背后的这些动作自然引发了德国的强烈警惕。 实际上早在正式开战前,苏联的扩张政策就已触及德国核心利益。1940年6月,当德国与英法激战正酣时,苏联突然出兵罗马尼亚,强占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。若非德国及时干预,罗马尼亚可能已被苏联吞并。这个盛产石油的东欧国家是德国战争机器的重要油源,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。德国在击败法国后,立即调兵控制罗马尼亚,并在巴尔干地区形成对苏联的包围之势。经过周密准备,希特勒最终在1941年夏发动了对苏战争,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陆地战争就此拉开帷幕。 发布于:天津市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